《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肉有五花三層,人分三六九等。
弱者一味合群,不斷沉淪;強者相處舒服,忠于內心;智者善于獨處,強大自己。
人生迥異,總會有千差萬別,一個人與人交往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的層次與高度。
弱者合群
《道德經·第十三章》中講:「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世人總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于是便百般迎合,強行合群,從而迷失自我,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有一富商,家中有兩個兒子,都到了上學堂的年紀,富商便將兄弟二人送到鎮上最好的學堂去學習。
剛入學堂,二人學習十分刻苦,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其他同門師兄弟整日只知道逃課玩耍,從不將學習放在心上。
一日深夜,兄弟二人正在學堂讀書,同門師弟經過,見狀便說道:「這兩人就知道讀書,真是格格不入,怪不得無人愿意與你們相交。「
次日,哥哥依舊心無旁騖的認真讀書,而弟弟卻與其他師兄弟混在一起談天說地。
從此,師兄弟逃課出去玩,他也跟著去玩,師兄弟偷懶睡覺,他也跟著呼呼大睡。
不管師兄弟做什麼,他都參與其中。
哪怕是覺得逃課去玩很無聊,但為了不讓大家覺得自己不合群,還是強迫自己積極與大家打成一片。
可是,長期的玩物喪志,讓本來學習優異的弟弟,成績一落千丈。
後來,更是失去了斗志,輟學在家,整日碌碌無為。
這就是合群之人的可悲之處,越是合群的人,越會失去自己的思想與斗志,而這,正是摧毀你的基石,終究會害了你,令你一敗涂地。
古語云:「[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你以為是在合群,其實,只是在被平庸所同化。
不如將心思放在提升自己上,維持關系的最好方式便是讓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
富商的大兒子便是如此,周圍的師兄弟都去玩耍,他便一個人苦讀詩書,常常學習到深夜。
師兄弟睡懶覺逃課,他依舊早起晨讀,跟著先生努力學習。
三年后,哥哥考取了功名,步入仕途,光宗耀祖。
古人說:「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世間萬物,蕓蕓眾生,真正聰明的人,專注于自己的成長,不會強迫自己合群,更不會隨波逐流。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便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為了合群而合群,一味的迎合與討好,浪費了時間,花費了精力,損失了前途,可謂是得不償失。
人生苦短,何必強迫自己合群,更不要讓自己成為只知合群的弱者。
強者交際
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君子之間的交際像水一樣平淡,舒服,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這樣的交往才會長久。
正如強者一般,不刻意迎合取悅,更不隨意疏遠,而是忠于自己的內心,彼此舒服的相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