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劉震云新書《一日三秋》首發。
發布會現場,評論家李敬澤透露,他真是一口氣看完了《一日三秋》,看到夜里三點。人老淚多,看這本書的時候,老淚有那麼一行兩行就下來了。
難怪《一日三秋》的最后,劉震云會說:「這是本笑書,也是本哭書,歸根結底,是本血書。」
小說以「花二娘」找笑話為線,串起了延津小鎮里一群人的悲喜春秋。笑過才明白,「花二娘」表面是來找笑話,暗喻的卻是生活中的苦難與挫折。
為了一帆風順地活著,一群人摸爬滾打,滿身泥濘。
深陷泥潭、生活暗淡時,笑著面對的人,爬過去了;哭著逃避的人,陷下去了。
一日三秋苦日多,人生若想笑到最后,不妨看看明亮怎麼做。
01
接納無常,才能絕處逢生
明亮3歲喪母后,跟隨父親遠走武漢。6歲時,父親再娶,不受繼母待見的明亮主動要求留在延津,從此寄養在了父親好友李延生家。
16歲那年,父親藏私房錢撫養明亮的事被繼母發現。收不到撫養費的養母開始轉變臉色,一點小事就指桑罵槐。
父親不養,養父母也不養,明亮只好主動退學,離開養父母家,去了「天蓬元帥」飯館當學徒。
幼時喪母,背井離鄉,無父可依,寄人籬下,明亮像棵柔弱的草,被無常的命運東推西搡。
但每一次被撂倒,他都迎頭接受,硬是靠著一股子韌勁對抗命運的無常。
當學徒的第一件事是剃豬毛。滾燙的瀝青糊在豬蹄上,刮掉瀝青,粘不掉的碎毛再用鑷子拔干凈,最后還要用清水把蹄甲沖洗干凈。
每天十一點開門,忙到夜里十一點,明亮要剃近三百只豬蹄。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明亮的手整天泡在冷水里,腫得像豬蹄。即便如此臟、如此累,明亮還是用心把每一個豬蹄剃得干干凈凈。
因為豬毛剃得干凈,明亮被調到后廚學燉豬蹄。燉了三年,明亮的豬蹄燉得生熟均勻,除了味道和口感,其余絲毫不輸師傅。
本是無常命運的又一次挑釁,明亮不僅沒因無家可歸而怨天尤人,反而化危機為轉機,習得了一項安身立命的技能。也正是這項技能,讓明亮在五年后流落異鄉時,有了謀生的根本。
命運待明亮并不寬厚,但無論命運拋出什麼,他都能坦然接納無常,用力過好當下。
作家田維在《花田半畝》中寫道:
遺憾是常常的,孤獨是常常的,生來是品嘗苦味,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幻。
滿心期待一生平安喜樂,但順遂無虞不常有,挫折、失去、病痛、意外卻常常來。
糾結于無常,痛恨命運的不公,會將痛苦放大。接納無常,把握當下,才會發現,那些打不到我們的,終將使我們強大。

02
保持善良,才能迎來福報
初來「天蓬元帥」飯館時,明亮和小魏一同在后院剃豬毛。
小魏笨,經常挨罵。老朱罵小魏,明亮就上前替小魏說話;遇到別的員工欺負小魏,明亮也上去嚷別的員工。
每當小魏犯了錯,挨了老朱的訓斥,別的員工都偷偷捂著嘴笑,唯有明亮安慰他:「不要著急小魏,慢慢就好了。」
明亮淋過雨,所以總想著給別人撐把傘。
他用推己及人的溫暖,化解著身邊人的悲傷,也正是這種難得的善良,讓他在最難的時候,總有人愿意挺身而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