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被譽為「故事圣手」的英國作家毛姆,長途跋涉抵達中國。
他游歷了江河山川,見識了風土人情,并以所見所聞為靈感,寫下了小說《面紗》。
初讀這本書,只覺得是一場愛而不得的婚姻悲劇。
如今再看,才發現其實是抽筋扒皮般的自我救贖。
女主角凱蒂在經歷草率結婚、背ㄆㄢˋ丈夫和生ㄙˇ考驗后,逐漸認清了自己,學會了獨立。
她一路跌跌撞撞的蛻變,暗藏著成人世界里的殘酷真相。


凱蒂出生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她的母親愛慕虛榮,自私勢利,打算借助她的美貌進入上流社會。
在母親的影響下,凱蒂漸漸變成了虛榮拜金的交際花,一心想要嫁金龜婿。
自從成年起,她就頻頻參加各種舞會,吸引了眾多追求者。
然而,她對無財無勢的求愛對象非常冷淡,對達官顯貴家的公子又過分殷勤,導致紳士們都對她望而卻步。
幾年過去,她始終找不到身份和收入都滿意的對象,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就在她為婚事擔憂時,細菌學家瓦爾特對她一見鐘情,迅速向她求了婚。
瓦爾特生性靦腆,沉默寡言,但他為政府工作,收入也很可觀。
只在乎財富和地位的凱蒂,毫不猶豫地跟他結了婚,并隨他去了香港。
沒想到,婚后的生活,和凱蒂想象中的樣子大相徑庭。
凱蒂貪圖享樂,熱衷于參加舞會、看戲、打高爾夫。
瓦爾特卻不善交際,醉心于學術,喜歡研究中國歷史。
他們說也說不到一起,玩也玩不到一塊,日子過得沉悶無趣。
時間久了,凱蒂甚至對瓦爾特心生反感,一想到他就渾身不舒服。
而且,凱蒂很快就發現細菌學家不是什麼美差,工作辛苦,地位不高。
和那些風光的政府官員相比,瓦爾特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
凱蒂在父母家時,常有各界人士登門拜訪,舞會的邀請函也絡繹不絕。
到了香港,她居住的小房子里冷冷清清,無人上門,她也鮮有出席晚宴的機會。
凱蒂以婚姻為籌碼,處心積慮地想要過上風光體面的生活。
可到頭來,她既沒享受到榮華富貴,也沒擁有美滿的愛情。
想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說過一段話: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凱蒂一樣,渴望走上一條毫不費力的道路。
然而,想要依靠捷徑一步登天,往往只會踩到陷阱,滑進深淵。
上天饋贈的所有禮物,都早已標好了價碼,需要你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