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法國世界級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高老頭》。讀完這本書,你便明白了人生最重要的3個真相。
19世紀的法國,文壇巨匠雨果和巴爾扎克分別撐起了浪漫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天空。與雨果生前死后都享有盛譽不同,巴爾扎克一生顛沛曲折,負債累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陷入經濟危機,急需用稿費來還債的情況下寫的。
《高老頭》就是如此。那時的巴爾扎克債務纏身,每天工作20個小時,餓了啃幾片干面包,困了喝幾杯黑咖啡。用極短的時間,卻創作出了這部驚世之作。
因為見識過上流社會的丑惡,深刻地體會過經濟困窘的悲哀,巴爾扎克以辛辣犀利的文筆把金錢和罪惡描繪得入木三分。幾百年過去了,《高老頭》這部作品依然閃耀著光輝,屹立世界名著之林,警醒著世人。
高老頭的故事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兩個女兒的關系,傾其所有,最后卻被女兒厭棄,孤獨離世。高老頭剛出場的時候,箱籠充實,穿著講究,戴著金鏈子,柜子里裝滿了銀器,每年有八千到一萬法郎的進款。
人們都親切地叫他高里奧,伏蓋太太還動了心思,精心打扮,以引起他的注意。小說的最后,高老頭死在快要發臭的破床上,入殮的尸衣都沒有,用一口薄薄的棺材,草草下葬。
憑著自己積累的財富,高老頭本可以安度晚年;但他寧肯犧牲自己,也要滿足女兒不合理的要求,愛得毫無底線,被她們榨干了血汗。
他自己十分節省,卻給女兒買昂貴的衣物飾品,買華貴的馬車,滿足她們窮奢極欲的生活。大女兒喜歡貴族的生活,小女兒喜歡金錢,他幾乎把所有的資產都給了她們做陪嫁,滿足她們的心愿,大女兒如愿嫁給貴族,小女兒嫁給銀行家。后來,女婿嫌棄他面粉商的身份,女兒們也覺得他丟了臉,高老頭就自動退出了女兒的家,搬到伏蓋公寓來住了。
在自己的錢所剩不多的情況下,高老頭節衣縮食,一點點變賣財產來填補女兒的虧空,維持他們上流社會的體面。
他毀了鍍金盤子為大女兒還債;拿出最后的本金為二女兒的情人買房子買馬車;為了大女兒能穿上金線鋪繡的衣衫在舞會上出盡風頭,年邁的高老頭,拿出自己棺材板的錢,湊夠一千法郎,滿足了女兒的虛榮。
而高老頭死的時候,他迫切想見的女兒,一個也沒來看他。愛得毫不保留,結果卻換來一場人間悲劇。
高老頭的女兒固然可恨,而高老頭自己也難辭其咎。
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所有,卻養出不知感恩的孩子。愛是世界上最純粹的東西,付出和接受都是需要智慧的。一味付出,不求回報,往往只是感動了自己,對方還覺得理所應當。
不管在任何關系里,最忌諱的就是毫無底線地付出,不僅犧牲了自己,也慣壞了別人。好的關系,是付出有回報。父母子女之間也不例外,懂得對方的付出,感恩對方所做的一切,投桃報李,這樣的關系才能長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